淺談地攤經濟的前世與今生
?新聞 ????|???? ?2020-06-05 14:49
1984年一個戴眼鏡的男人,拉著一輛平板車,在北京中科院的門前擺起了攤,賣的是電子表,后來還批發(fā)過旱冰鞋、運動褲衩和家用電器,這個男人他叫柳傳志,聯(lián)想團體創(chuàng)始人。
1991年,為維持公司運營,他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往義烏、廣州進貨,然后擺地攤賣小禮品,賣鮮花,賣書,賣衣服,賣手電筒等各種物品,憑借著利潤豐厚的地攤外快,公司度過難關,終極創(chuàng)建了阿里巴巴。
1998年,經歷了開飯店失敗的教訓后,他帶著積攢的12000塊錢人民幣租用了一個不到四平方米的柜臺,售賣刻錄機和光碟。這個不起眼的小柜臺就是京東商城的前身,名叫“京東多媒體”,這個男人他叫劉強東。
此外還有周鴻祎、羅永浩、蔡文勝、黃章等等,也都開展過地攤經濟,堪稱互聯(lián)網最強地攤天團。
以上都是國內著名互聯(lián)網大佬,即使成功如他們也和這布滿煙火氣味的地攤經濟有過一段淵源。正所謂存在即公道,地攤經濟已經發(fā)展了幾千年,早在原始社會便有了以物易物的貿易形式,這大概就是地攤經濟的原始雛形,幾千年過后,這最原始的貿易形式同樣活躍在各個角落。
讓我們把時間線往前拉900年,看看北宋特色的地攤經濟。
“心中煩惱一回,在客店又住幾日,盤纏都使盡了。楊志尋思道:‘卻是恁地好?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,從來隨著灑家,如今事急無措,只得拿往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,好做盤纏,
海運報價
國際快遞,投往他處安身?!斎諏⒘藢毜叮辶瞬輼藘?,上市往賣,走到馬行街內,立了兩個時辰,并無一個人問?!?
《水滸全傳》第十二回:梁山泊林沖落草,汴京城楊志賣刀。文中青面獸楊志因受高太尉迫害,只得變賣祖?zhèn)鞯膶毜稉Q取盤纏,于是帶著寶刀插了草標到市場上往售賣,這是施耐庵筆下《水滸傳》中提及的北宋地攤經濟縮影。
再看元末明初。
“到出榜那日,家里沒有早飯的米,母親吩咐范進道:‘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雞,你快拿集上往賣了,買幾升米來煮餐粥吃,我已是餓的兩眼都看不見了?!哆M慌忙抱了雞,走出門往......那鄰居飛奔到集上,一地里尋不見;直尋到集東頭,見范進抱著雞,手里插個草標,一步一踱的,東張西看,在那里尋人買?!?
這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(chuàng)作的諷刺小說《儒林外史》中《范進中舉》的故事情節(jié),也是人教版初三語文課本里的文章。小說中的范進深受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毒害,連考二十多次不中,直到五十四歲才委曲考中個秀才,窮困到家中無米下鍋,只能帶著家中僅剩的下蛋母雞到集市上來賣。除開現(xiàn)實中,這大概是很多人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看見地攤經濟的影子。
《水滸傳》是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的長篇小說,小說中的故事情節(jié)發(fā)生在北宋時期,《范進中舉》則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假托明成化年間發(fā)生的故事諷刺由盛轉衰的“乾嘉盛世”,兩位大家筆下的故事時代背景固然相差六七百年,但“地攤經濟”的形式基本沒有多大差異,都是以插草標為記。
到了現(xiàn)代,開展地攤經濟已經不需要插草標做記號,但憑借地攤經濟低本錢的盡對上風,只要選對了擺攤的點,盡對有競爭上風,因此地攤經營同樣炙手可熱。時代固然不一樣了,但是想要安安心心發(fā)展地攤經濟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,楊志賣刀時有牛二這樣的破落戶潑撒潑、行兇,現(xiàn)代則一度有維護市收留市貌的神秘氣力加以阻撓,盡管如此,地攤經濟經營者們還是如同生命力頑強的野草,看準時機便生根發(fā)芽,同城市治理者們斗智斗勇,面對買家則是巧舌如簧。當然,遵紀遵法方為經營之道。
現(xiàn)在隨著“公道設定活動攤販經營場所”的表述寫進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,再加上國家領導人五天之內兩次為地攤經濟點贊,地攤經濟正式登堂進室,近期中心文明辦明確表態(tài),不再將占道經營、馬路市場、活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收留。至此,地攤經濟“正當化”,忍氣吞聲多年的地攤經濟觸底反彈,瞬間躍居互聯(lián)網風口,一時風光無倆,真真是“忽如一夜東風來,大街小巷把攤擺”。
最后,祝愿加進地攤經濟經營團體的朋友們日進斗金,早日實現(xiàn)財富自由千航國際!
國際物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