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行員的基本功來自哪里?自然是來自飛行訓練。過硬的飛行技術是保證飛行安全的重要基礎?;诖?,才有了“機長是保證飛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關口”的常識。反思近年來發(fā)生的不安全事件,結合當下的現(xiàn)實,就飛行訓練和飛行安全而言,我們應該關注哪些問題呢?
張旭制圖
1、高度重視飛行作風的養(yǎng)成
近日,筆者和某航空公司運行副總裁聊起飛行員訓練。他介紹了公司的三項舉措:一是通過快速存取記錄器(QAR)數(shù)據(jù)和艙音監(jiān)控,狠抓飛行關鍵階段的作風養(yǎng)成;二是針對飛行實際需要,每人補充旨在提升操縱能力的針對性訓練,在著陸過程中加強“極限側風+陣風”訓練;三是在年度復訓時增加觀摩環(huán)節(jié),兩位飛行員上座,一位在后面觀摩,以便觀摩者提前進入訓練情景。另外一家航空公司的機長也告訴筆者,公司正在進行提升飛行員操縱能力的專項訓練,課目是高度500英尺的“小起落”,即“大側風+顛簸”。其訓練細節(jié)正是筆者不久前與該公司主管安全的領導探討過的課目設置。
筆者認為,這些都是非常接地氣的筑牢“三基”的做法,值得推崇。
近幾年來,中國民航注重加強基層、基礎、基本功建設。從管理層級上說,基層就是直接參與航空器運行的生產(chǎn)一線,生產(chǎn)過程中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、每一個崗位、每一個流程尤其是“第一手工作質(zhì)量”,直接涉及飛行安全。因此,工作重心、職責落實要下移,管理層要做“正確的事”,基層要“正確地做事”?;A,則應了那句“萬丈高樓平地起,基礎不牢地動山搖”。對于飛行安全來說,基礎主要涉及民航人耳熟能詳?shù)摹叭藱C環(huán)”諸要素?;竟?,則是完成本職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質(zhì)和基本技能。
前不久,筆者應邀參加了第七屆AOPA國際飛行訓練展會。有參會代表表示,某事故調(diào)查出來的最根本原因是機長無視規(guī)章,在到達最低下降高度之后,未建立必需的目視參考,盲目下降,而且無視所有的飛行警告。為什么機長會犯這樣的錯誤?技術不過關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反映出必須高度重視飛行作風養(yǎng)成。
根據(jù)統(tǒng)計,大量人為不安全事件的始作俑者都是工作作風松懈。民航局先后實施了“五防”整治,進而出臺了關于加強飛行作風養(yǎng)成的相關咨詢通告。不少航空公司還通過加裝艙音設備、監(jiān)聽飛行關鍵階段“標準喊話”來規(guī)范機組的飛行作風。飛行作風的養(yǎng)成是安全所需,也是大業(yè)之舉,應該長抓不懈。飛行作風扎實細致,可以彌補許多安全不足。反之,則會使規(guī)章標準失效,措施無用。為了提升效果和抓之有物,筆者建議將防止飛行差錯的六大工具之應用,有機地貫穿到飛行作風建設的全流程之中。這六大工具依次是標準程序、標準喊話、檢查單、交叉檢查、飛行簡令和指令復誦與證實。
2、飛行員駕駛崗位是能力崗位
媒體報道,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11月21日在克里姆林宮向今年8月駕駛客機迫降莫斯科郊外玉米地、挽救200多人性命的英雄機長尤蘇波夫和副駕駛穆爾津授予“俄羅斯英雄”勛章。而在中國,有一位機長的真實事件更加驚險,并且被改編成電影《中國機長》,其主人公就是川航機長劉傳健。
美國薩利機長、俄羅斯尤蘇波夫機長和中國劉傳健機長的英雄事跡表明,飛行員駕駛崗位必須是能力崗位。目前,駕駛艙通行“二人制”機組(機長+副駕駛)。過去,人們往往將副駕駛定位為“小跟班”“學徒工”;而今,已經(jīng)將其從不操縱的飛行員(PNF)更新為監(jiān)控飛行員(PM)。副駕駛不但要履行好過去要求的所有職責,還被賦予了監(jiān)控整個飛行的職責(包括監(jiān)視機長的每一步操縱動作)。副駕駛崗位和機長崗位一樣重要。對機長要求嚴格是對的,對副駕駛的培訓與考核也不能含糊。要摒棄那種不重視副駕駛崗位,甚至將其視為“一個筐”的世俗觀點(當不了機長的飛行員,就在副駕駛崗位上度過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)。因此說,對機長、副駕駛的訓練,絕大部分應替換為對操縱飛行員和監(jiān)控飛行員職業(yè)角色的訓練。對成長中的“未來機長”,更應“從娃娃抓起”。
另外,飛行操縱離不開技能屬性的范疇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技能往往會發(fā)生波動甚至退化。因此,在年度復訓中,要有意識地設置并考核一些能促進技能恢復和保持的課目,幫助飛行員重新熟練掌握崗位所需的操縱技能。對達不到崗位基本要求的,應該“回爐加工”,補充訓練。公司實施技術檢查時,重點是發(fā)現(xiàn)被檢查人的能力邊界及技術(安全)短板或者缺陷,在任務簽派上進行一些必要的限制。為防止誤判以及出現(xiàn)人為偏見,應借助一些輔助工具(如QAR)或者兩名檢查員同場檢查、全程錄像。對于重要關口的技術升級,應實施逐級檢查,技術評審委員會集體把關。
3、培養(yǎng)過硬的飛行技術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
千航國際 |
國際空運 |
國際海運 |
國際快遞 |
跨境鐵路 |
多式聯(lián)運 |